解码“成都金融”之四:成都加快构建特色金融产业体系

       新华财经成都1月30日电(记者袁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成都特色金融改革创新纵深推进,金融机构锚定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服务乡村振兴,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扩大政策、渠道、科技、资金、产品等优势,积极构建特色金融产业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1月12日举办的“成都交子金融大会”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认为,“西部金融中心要瞄准新赛道、抢占新赛道,虽然传统的方面也需要发展,但是要赶超的话必须站上新赛道。而新赛道也需要助力,金融科技不是只助力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都需要。”

       绿色金融创新能力提升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精准的“金融活水”支持,解决了实体经济经营性流动资金短缺、无担保、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绿色金融”引导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产业。

       宜宾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宜宾市一家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快速上升。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增加,但基于控制成本等原因,企业迟迟没有下定决心新增贷款。

       “在充分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和需求后,我们决定以‘天府科创贷’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产品特点、合作方式及相关贷款贴息政策。”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笔1000万元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约3%,同时根据四川省科技厅的补贴政策,企业可获得约10万元利息补贴。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探索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87.43亿元。

成都银行宜宾分行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成都银行供图)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栗峥表示,成都发展金融科技要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实体经济召唤金融的时候,它要有响应机制,体现响应速度和广度。当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有金融需求的时候,能够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栗峥说。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将环境信息纳入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推出“绿蓉快贷”“绿蓉科贷”“减碳贷”“碳汇贷”等产品,成都农商银行发放四川首笔CCER质押贷款100万元,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发放四川省首笔区域碳权(CDCER)质押贷款100万元,农发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全国首批EOD试点项目建设。

       成都农商银行围绕“双碳”战略,推进绿色金融。突破传统交易结构、抵质押担保方式,先后落地西部首单租赁行业绿色债权融资计划、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等。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绿色信贷规模较年初净增超100亿元。

       目前,成都正努力推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加快实施《成都市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22-2025)》,2021年以来全市发行绿色债券占全省比重超80%。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成都市绿色贷款余额8551.82亿元,同比增长38.1%;绿色债券余额454.1亿元,同比增长5.3%。据了解,成都还将从加强绿色金融精细化管理、加快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

       今年元旦小长假,成都假日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据携程数据显示,成都位居全国跨年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第四位。成都全市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56.8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96.0%、112.8%。

       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四川省印发了《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成都增强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传统金融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成都正在努力打造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全国领先的特色金融先行区,强化实体经济服务功能。

       在设立消费金融专营机构方面,成都市前期设立了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了新网银行、成都维仕小贷公司等一批消费金融特色机构,不断丰富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此外,成都不断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在蓉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消费场景开发了特色化、差异化消费金融产品。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等18家银行利用公积金信息累计发放线上消费信用贷款超500亿元。浙商银行成都分行、成都农商银行等6家银行将相关数据用于信用卡和授信审核等场景,累计发放信用卡超12万张,在大幅提高风险防控效率的同时,促进了金融服务安全便捷。成都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应新消费趋势的消费金融产品,拓展消费信贷业务范围,鼓励创新线上消费信贷产品。

成都交子大道商圈夜景。(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成都打造了交子金融梦工场金融科技创孵品牌。天府通APP和天府市民云APP是成都人常用的手机软件,基本实现了教育、住房、公积金等生活服务的全覆盖。如今这两大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合计已突破5000万,累计服务人次超过 7.8亿次。成都交子数字金融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但强表示,目前两大平台已与中国银行、成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涵盖征信服务、金融权益以及现金服务、信贷服务、保险服务等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累计提供在线金融服务800余万次。

       成都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发展优势,通过资源整合、相互赋能,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技术输出,助力消费信贷业务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开展数字金融场景试点,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市场供给水平。

       助农利农金融服务提质

       栗峥认为,“今天的金融也是普惠金融,这就意味着我国有规模巨大、数量众多而且气势磅礴的金融实践,丰富性、生态多样性为今天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底气”。

       成都持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努力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种粮大户刘勇高兴地说:“成都农商银行‘粮油贷’开辟绿色通道上门授信,无需抵押物贷款95万元更新设备,2023年2000多亩的水稻和小麦大获丰收。”

       这是成都金融机构支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一个缩影。成都创新打造“农贷通”平台,成都农商银行联动平台推出多个线上贷款产品。2023年9月该行与成都市家庭农场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为会员单位提供1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

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收割机在抢收小麦。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建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首批在成都彭州市等1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四川农行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金融人才、服务、知识的“三缺失”现状,成都选派金融助理,驻村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2021年10月,成都农商银行会同成都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在全省首创“党建+乡村振兴金融助理”驻村行动。成都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李家宇介绍,该行派遣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担任乡村振兴金融助理,共计246人次。他们走访农户、举办金融讲座等,为乡村振兴搭建好“金融桥”。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058亿元,比年初增加146亿元。

       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农产品品质保险。邛崃市柑橘经销商徐瑞杰就是一位受益者:“我每年收购大量柑橘、猕猴桃,2023年初为1300余吨柑橘购买了品质保险,由于品质下降触发理赔条件,获赔了70多万元。”

       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邬润龙说:“农产品品质保险既提高了农户种植优质农产品的动力,又使消费者购买到了品质放心的农产品;不仅保障了农户的生产利益,也为农产品产业链提供风险保障,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环境。”

       截至2023年末,成都市涉农贷款余额9505.5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创近年同期新高。成都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探索,持续在产品、模式、制度、流程创新上下更大功夫,着力打造有覆盖广度、有服务温度、有科技速度的农村金融服务,奋力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hangye/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