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学生的人生,能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法学长久以来一直是热门专业,许多学子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对实现正义的渴望,投入到漫长而艰苦的法律学习中。

  他们憧憬着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事业做出贡献。然而,一旦步入职场,许多法学毕业生却发现现实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

  

  根据《人民日报》等平台统计,法学专业几乎连年为红牌专业

  法律行业的就业市场日益饱和,许多法学毕业生发现,尽管他们拥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但好的工作机会仍然不可望不可即。

  除了高竞争,他们还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这与他们最初的职业理想和生活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实与憧憬之间的落差,不可避免地让一些人感到失望和挫败。

  

  不过,尽管法学领域的职业道路可能充满挑战,但它仍然具有无限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为法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法学训练不仅仅是关于成为律师,它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有效沟通等宝贵技能。

  法学是正义之学,法学生的未来可期,面对庞大的法科生毕业人数以及紧张的就业环境,如何拨云见日,找到心之所属,度过无悔一生,小北带来了一本应时之作。

  《法科生的明天》以法科生小D的第一视角,不仅为我们广泛介绍了外部市场的不同职业可能性,更难能可贵地提供了法律人自我探索内心需求的理念与工具。可谓汇集了诸多法律从业者和法律学者的诚心正念与实务体验。

  

  内所、外所、法院、检察院、公安、仲裁、公证、国际组织、学术科研、TMT、金融创投、生命科学、电子商务、法律培训、法律科技、投行咨询……法科生的职业选择蕴含着16+N种可能。

  法科生需要一部真正的就业指南,来帮助他们寻求人生的更多机遇与可能。

  1

  法律职业可以去什么“单位”?

  家长们常常敦促孩子好好学习,希望他/她将来找个好“单位”。那么,在求职时,“单位”究竟意味着什么? 法律职业可以去什么“单位”呢?

  从广义角度来讲,“单位”如今可理解为任职的雇主。对于法科生而言,常见的法律职业雇主有四类:律所、公共事业单位、公司法务合规部门、法律交叉领域的雇主。这四类雇主的热门程度往往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

  

  律师事务所

  法科生对‘红圈所’‘金圈所’‘魔圈所’‘白鞋所’等说法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在这些聚光灯下的概念之外,无论是中国律所,还是外国律所,都存在规模大小、创收高低、声誉优劣之分,也都存在不少具有地域优势的本地所,需要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综合多种因素予以研判。

  律师业的结构分化是个复杂的现象,以领先内所与领先外所为例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供大家参考。

  

  

  

  总体上,对于积极进取、勤奋踏实的年轻法律人而言,领先内所与领先外所都是可以开阔眼界和培养能力的难得平台。

  随着内资律所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领先内所与外所给予职场新人的薪酬差距进一步缩小,外所向内所的人才流动(尤其是资深阶段)亦愈发常见。若能在领先内所收获较快的成长速度,则从这一维度而言,内所在中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与外所的薪酬差距亦得以弥补。

  在传统的授薪律师路径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在领先内所工作的年轻法律人会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时将目光投向独立执业这一选项,从而切换晋升合伙人的赛道,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聚光灯外的内资律所发展路径殊途同归。

  

  不过,与一线城市的律所生态不同,在二线及以下的城市,律师的专业分工并不那么精细,工作强度通常不太高;客户往往会更加注重律师个人的业务能力,而非律所品牌或团队规模。

  因此,对于有志于在律所长期发展的同学们来说,外所与内所、大所与小所的选择各有优劣,最重要的是选择契合自己的模式与方向,尽快锤炼自己的执业技能,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这样才能早日抵达晋升路径中的塔尖,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

  公共事业单位

  想必不少同学的家长都曾建议将来报考公务员。法科生关注的公检法无疑属于公共事业单位,但法科生的视野不应局限于公检法,还应涵盖其他公务员单位、类公务员单位、高校及研究所、国际组织。

  公检法的平均薪资水平比同级的普通公务员稍高。在员额制下,入额的法官、检察官的薪资水平又比同单位的同级同事稍高。与之相应的是更高的工作强度、更大的责任。

  除公检法外,监察系统、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地方分支机构等公务员单位也提供法律专业对口岗位。

  总体而言,大多数公务员单位的工作强度低于律所,人员流动性不大,薪资涨幅不高但较为稳定、福利较好。

  近年来,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在公务员考试中报考事业单位,或者通过市场化招聘加入证券交易所。事业单位的薪资待遇与公务员单位相差不大,证券交易所的薪酬待遇则更加市场化。这类单位通常需要法律与财经等复合专业知识,与投行、律所相比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此外,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也格外需要具备法律职业资质的人士。这两类机构的管理通常比较扁平化,工作内容紧贴法律实务前沿,工作强度没有律所那么高。

  有学术梦想的同学们也可以考虑进入高校及研究所,个人时间相对自由,但可能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需要能静下心坐冷板凳。

  

  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组织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国际公务员的薪资不及外所,但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公共事业贡献来自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企业法务合规

  不少律师在执业若干年后,基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考虑,会选择跳槽至企业法务合规部门。与律师属于律所的创收人员不同,法务合规人员通常属于企业的支持人员,主要职责是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规避损失。

  尽管部分企业会将法务和合规归为一个部门,事实上,二者的定位略有不同。法务岗位往往会要求法律职业资格,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司内部的律师;合规岗位则面向法律、审计等多种专业人士,负责内部反腐败、进出口管制合规、财税合规、产品安全合规等。

  律师倾向于从专业、保守的角度出具法律意见,而法务则更侧重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结合商业目标、企业内部政策,确保法律解决方案不仅合法合规,且对于业务部门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

  

  优秀的法务不仅应精通法律,更应把所在行业特点与法律紧密结合;法务对所在企业和行业的深层了解使其成为律师和业务团队的桥梁。合规专员亦类似。法务合规岗位的薪酬水平多与企业效益、规模及其对法务合规的重视程度挂钩,总体上略低于律所相同年资的人士。

  目前,TMT(电信、媒体、科技)行业大厂、金融创投机构、创业公司都属于法务合规岗位的热门雇主。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吸引了大量中高年级的律师,法务合规部门规模庞大、业务细分程度不亚于律所。

  

  部分行业企业的法务工作重点领域

  此外,券商、基金等金融创投机构,以及前景好的创业公司(例如当前火热的生命科学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亦成为新一代法律人的职业优选项。

  法律交叉领域

  除了上述三类常见法律职业,少数有想法的法律人还会选择投身法律与其他行业交叉的领域。

  例如,在法律与传媒交叉领域,报社、杂志期刊社和出版社都欢迎法律人的加盟,整体强度远低于律所,薪资大致与公共事业单位持平;法律新媒体的媒体编辑、法律调研、平台运营等岗位也与法律专业对口,薪资更加市场化。

  在法律与科技交叉领域,法律数据库、法律人工智能的相关企业比较适合具有好奇心、快速学习能力、热爱创新的法科生。

  在法律与商科交叉领域,投行、战略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性较强,工作强度与领先律所相当,也能收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近年兴起的诉讼融投则打造了法律与商科相结合的新模式,值得大家保持关注。

  在法律与人力交叉领域,法律培训、法律猎头、法律留学比较适合喜欢与人打交道、而非埋头于案牍工作的法律人。

  事实上,在与法律专业对口的职业之外,还有诸多的职业可以选择,人生的精彩正在于它的丰富性。比如转型创业做教育、服装品牌设计、美食、花艺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法律职业选择导图

  总之,新一代法科生的自主意识比以前觉醒得更早了,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比以前更大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有能力和有勇气迎浪而上,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2

  拥抱人生的N种可能

  现在,让我们的视角从法律职业切换到人生旅途,反过来指导当下的选择——你该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哈佛大学曾有一门非常受欢迎的幸福课,授课老师为以色列籍的泰勒·本-沙哈尔,通过他的著作,我们可以体会到积极心理学的魅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

  关注过程:幸福的生活靠日积月累而成,而非仰赖一次非凡的经历。因此,应享受通往高价值目的的过程。

  优化目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爱好选择自身目的,而非一味地遵循他人的期望。

  反复尝试:最大化幸福水平的方法是反复尝试,注重内在体验的质量;通过反复实验,了解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转换视角:将积极的体验视为收入,将消极的体验视为支出;当积极体验超过消极体验时,便收获人生的富余。

  学会休息:尝试减少生活中多余的忙碌,给自己时间专注于回顾和发现有意义与令人愉悦的事情。

  实现幸福既不是单纯地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特意无限延长满足感。我们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来寻找“幸福”的职业方向。

  要寻找“幸福”的职业方向,首先要明白每个人对“幸福”的关注点和界定是不同的,适合的职业方向自然也不同。

  因此,择业的出发点是了解你自己。“知己”的常见方法,就是先通过相对成熟的模型和标准化的测试来了解或验证自己的职业性格,再考虑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如MBTI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MBTI 测评结果分析

  职业性格测试作为标准化的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自己的相对客观的辅助。但知我探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个人的经历、背景、思考相结合,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

  自我解剖的工具箱

  价值排序法:罗列自己最看重的一系列价值观关键词,再逐一删除最不重要者,从而对价值观进行排序,还原最真实的自己。

  思维记录法:对自己在工作中产生的积极心理和/或消极心理加以记录,并进行复盘分析,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密友对比法:不是将自己与密友进行比较,而是请密友帮忙解析自己的特质,挖掘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从而归纳出自己合适的行业或职业。

  个人陈述法:闭上眼睛放松,尝试回想并串联自己从幼时至今的经历,寻找生命中重要的时刻,回顾在每一个重要十字路口的选择,尝试解析这些时刻和选择背后的驱动因素、体现的决策方式或喜好、个人优势,尝试拎出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挖掘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以及自己曾在这个世界生活过的独一无二的证明。

  在迈入职场之前及之后的若干年里,每个人都可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究竟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此时,不妨借助MPS方法来辨明方向。

  MPS导航

  意义(Meaning):哪些事情就算没有任何报酬和回报,我也愿意做?

  快乐(Pleasure):过去当我感到快乐的时候,我都在做什么?

  擅长(Strength):有什么事情是我感到轻松,但别人却觉得困难的?

  每个问题的答案尽量具体化,想到了答案就即时写下,不去评判和纠结对错。最后,在写完所有的答案后,仔细观察各答案,找出答案中的交集,这样的工作就是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法律职业选择导图

  总之,工作可以且应该成为我们体验积极情绪的地方,一个能让你感到幸福的工作才是你应当去追求和探索的。

  活 动

  你还记得你求职时候的故事吗?

  你在选择专业时候出于什么考量?

  你身边的法律人都从事什么工作?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

  作者:郑丹妮 主编

  本书是法律职业规划启蒙读物,旨在为即将或初步进入职场的年轻法律人及考虑专业志愿的高中生提供全景式的法律择业参考。

  -End-

  观点资料来源:

  《法科生的明天:16+N种职业可能》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wenyu.com/zmt/Cy5aLGU.html